新生兒聽力篩查就是通過一種客觀、簡單和快速的方法,將可能有聽力損失的新生寶寶篩查出來,并進一步確診和追蹤觀察。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的:早期發現聽力損失(一個月內),早期診斷(三個月內),早期干預(6個月內)。
盡可能早地發現有聽力損失的寶寶,使其在語言發育的關鍵年齡段之前就能得到適當的干預,最大限度地促進言語-語言和認知的發展。
正常出生新生兒:
兩步法篩查:初篩→復篩。
初篩:出生后48小時至出院前完成。
復篩:未通過者及漏篩者于42天內均應當進行雙耳復篩。
轉診:仍未通過者應當在出生后3個月齡內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嬰兒:
一步法篩查
出院前進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篩查,未通過者直接轉診至聽力障礙診治機構。
在尚不具備條件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新生兒監護人在3個月齡內將新生兒轉診到有條件的篩查機構完成聽力篩查。
外部環境的各種噪聲,空調,人員活動,交談等。
內部噪聲:呼吸、哭鬧、搖動、咳嗽,吞咽等。
探頭電纜線與周圍摩擦產生的噪聲。
外耳道的清潔程度:耵聹,羊水,胎糞等。
外耳道塌陷,外耳道畸形。
唇腭裂。
探頭的位置:堵塞,探頭抵住外耳道。
探頭與外耳道吻合情況。
耳塞的選擇。
出生后3天-5天左右為宜。大量資料顯示出生后1-2天由于新生兒中耳內可能有羊水殘留,影響測試結果,故一般主張在出生后3天進行檢查。
一般選擇新生兒進食后,入睡時進行篩查。
篩查前的準備工作
檢查篩查儀器的狀態:電池電量,探頭線的連接。
清理好探頭及耳塞。
外耳道的清潔:使用棉棒清潔。
保持新生兒安靜,最好為睡眠狀態。
注意新生兒體位 :盡量側臥位,受試耳朝上以便固定探頭、便于觀察,使檢查快速有效進行。
選擇合適的耳塞,密封外耳道。
新生兒外耳道特點:由外向內向前上彎曲走向。
探頭放置:將外耳廓向外下拉,將探頭塞入。
操作中注意探頭是否脫落或松動保。
最后,希望大家盡可能開展OAE與AABR的聯合篩查,能有效減少假陽性率、提高陽性預估值、減少轉診率。